English

施罗德 从穷孩子到总理

■焦点人物
1998-10-07 来源:生活时报 王蓉 我有话说

按迄今透露的日程,德国新议会将在10月27日选举格尔哈德·施罗德为德国第14届联邦总理。施罗德是在9月27日举行的全国大选中,将连续执政16年的科尔拉下马的。选举结果揭晓后,他身着深色西服,神采奕奕地与社民党主席拉封丹携手登台接受鲜花和掌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此时,他棱角分明的脸上一双深邃的眼睛透露出坚毅、热情和信心,健壮的体魄焕发出活力。

贫困的童年

格·施罗德1944年4月7日出生于德国威斯特法伦的莫森贝格小镇。他出生后第三天,身为二等兵的父亲弗里茨在罗马尼亚阵亡。当清洁工的母亲含辛茹苦抚养着他和比他大5岁的姐姐贡希尔特。幼年的施罗德已饱尝生活的艰辛。有时,面对登门讨债的债主,他会紧紧搂着母亲的胳膊,安慰她说:“总有一天,我要让你坐上奔驰车。”母亲改嫁后,施罗德生活依旧艰难,他常靠帮人收土豆和萝卜赚取零花钱。为了糊口,他14岁时到一家杂货铺当了学徒。

贫苦的生活铸造了他坚强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施罗德回忆,那时“我母亲不能送我上中学,主要是因为中学在邻城,她拿不出公共汽车费”。他渴望知识,边工作边学习,终于在夜校修完了中学和高中的课程,22岁时拿到高中毕业证书,历史和宗教还获得了最高分。60年代末,他到哥廷根大学学法律。32岁时,他通过国家法学考试,到汉诺威当了律师。施罗德在竞选时,多次提及儿时的生活,母亲的精神给了他很大的影响。他最崇拜的人,首先是他母亲,其次是维利·勃兰特和赫尔穆特·施密特等社民党的老前辈。

想当元帅的兵

施罗德来自社会底层,渴求社会的公正。19岁时,他参加了社民党。1978年,他当选为社民党青年组织主席,参加过反核游行。1980年至1986年,他当选社民党联邦议员,开始步入政坛。他精力充沛,志向远大,在年轻的社民党人中出类拔萃,是一个想当元帅的士兵。德国广为流传这样一个轶闻:有一天晚上,施罗德同记者们在波恩的一家小酒馆畅饮。当他离开酒店,醉醺醺地遛达到莱茵河边的总理府前,抓住大门栅栏,喊叫着:“我要进去!”他曾对同行的亨利·南宁说:“你看着,我会当总理的。”是的,一个人一生中要是想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做得到。

施罗德不是一个思想家,但善于接受新的思想。他不讲空话,却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他主张经济现代化,维护生态平衡,坚持社会公正和文化的多元化。1984年他成为社民党下萨克森州的总理侯选人。1990年施罗德当选为州总理并迅速与绿党组成联合政府。1994年和1998年,他两次连任下萨克森州总理,领导社民党单独执政。他任州总理期间,善于抓住时机,灵活处理问题,坚定地实施他的政治抱负。他主张,应大力发展工业。他努力增加该州的工作岗位,对不景气的企业给予补贴和扶持。他在下萨克森州的业绩及其所奉行的“中间路线”,为他树立了“勇于革新的新一代领导人”的良好形象。1998年4月17日,他在德国社民党特别代表大会上被正式推选为该党的联邦总理候选人。

施罗德的竞选口号是:德国要革新。实质为:公平竞争、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施罗德不仅能言善辩,而且他所提出的减税、增加就业、环保政策等具体设想和措施,适应了选民要求变革的心理。虽然,他的施政纲领还不是解决德国问题的灵丹妙药,但他的“新一代”形象确为他争取到了不少选民。他赢得了人心,顺应了欧洲大陆发展的潮流。科尔时代结束了,施罗德时代即将到来。施罗德获胜后一再表示:他将努力克服德国改革出现的停滞现象,推动经济发展,保持外交政策的连续性,致力于解决国内的失业问题。人们期待着,他领导的新政府能够兑现自己的诺言。

广泛的兴趣

施罗德身高1.74米,体重78公斤,闲暇之余喜欢听流行音乐,打网球,看现代艺术展。他酷爱大海,最愿意去北海海边或西班牙的马略卡岛度假。在家时,他喜欢在因特网上漫游,或看电视转播的足球赛。年轻时,他也曾在绿茵场上显过身手。他爱吃面条和咖啡肠,嗜好喝啤酒,曾一气喝过15杯啤酒。

施罗德离过三次婚,没有自己的孩子。1997年10月他第四次结婚。现在的夫人多里斯·克普夫比他小19岁,带过来一个7岁的女孩。克普夫原为德国“图片”和“广角”杂志的记者,现为他的新闻媒介顾问。

在谈及家庭时,他曾风趣地说,他每隔12年要换一个夫人。但他不断离婚又不断结婚说明,他对每一次爱情都是认真的。现在他年轻的妻子希望他们能白头到老。不过,德国人比较务实,似乎并不在意这些生活小节,而更看重他的政绩和能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